外泌体支架成功加速伤口愈合

栏目:最新研究动态 发布时间:2024-08-14
细胞支架可降低炎症水平并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,从而加速伤口愈合。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,外泌体在富含胶原/血小板的血浆支架中表现出优异的抗炎和促血管生成作用......

 

       源自人体皮肤的工程皮肤替代品可显着减少由外来/人造材料介导的炎症反应,因此更易于临床应用。I型胶原蛋白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,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,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可作为愈合级联的引发剂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对于组织修复至关重要,在增强细胞再生、促进血管生成、调节炎症和重塑细胞外基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在此,I型胶原蛋白和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混合形成稳定的3D支架,为角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粘附、迁移和增殖提供天然支持。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添加到支架中,以改善工程皮肤的性能。分析了该细胞支架的理化性质,并在全层皮肤缺损小鼠模型中评估其修复效果。细胞支架可降低炎症水平并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,从而加速伤口愈合。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,外泌体在富含胶原/血小板的血浆支架中表现出优异的抗炎和促血管生成作用。该方法为组织再生和伤口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基础。本文于202310月发表在《Advanced Materials》期刊上,IF=29.4

主要技术路线:

 

 

主要研究结果:

1、胶原(COL/富含血小板的血浆(PRP)支架的设计和表征

       伤口发生后,伤口周围血浆渗出,血小板立即被激活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(PDGF)促进血栓形成,形成凝胶状团块覆盖伤口,这是伤口愈合反应的初始阶段。PRP的提取和应用可用于模拟愈合级联的启动。此外,趋化因子招募的成纤维细胞通过胶原蛋白沉积修复伤口。愈合后期,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,角化细胞覆盖创面。为了模拟伤口愈合微环境,使用COL-IPRP生成生物支架,并添加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层。合成示意图如图1A所示。PRPCOL-I以不同质量比混合,加入10 μL mL−1凝血酶形成支架的主网络。对支架的材料性能进行了测试。根据3D孔径、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选择PRP的最佳质量比后,添加成纤维细胞和外泌体,然后接种角化细胞以覆盖支架表面。然后使用四组评估COL/PRP支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:纯PRP组和质量比为16:18:14:1PRP/COL-I组。具有高度多孔结构的支架对于实现细胞迁移和“爬行”、不同细胞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营养物质流动至关重要。首先,对不同质量比的COL/PRP支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。不同质量比的COL/PRP支架表现出均匀的3D互连多孔结构(图1B),孔径范围为20120 μm,并且随着PRP质量比的减小,孔径逐渐减小。对于直径为17-20 μm的成纤维细胞来说,这个孔径可以为细胞生长提供足够的面积和空间。本研究证实COL/PRP可以形成3D立体生物支架结构,为细胞粘附、迁移和增殖提供环境支持。COL/PRP支架的弹性模量,即抗变形能力,在质量比为8:1时最大,达到463±0.252 kPa(图1C)。支架的组织粘合性质使其能够保持与伤口的结合,降低使用过程中脱落的风险。搭接剪切试验用于评估不同质量比下COL/PRP支架的组织粘附性能。每组的粘附强度约为5 kPa(图1D),组间无显着差异,证实COL/PRP支架满足伤口表面粘附要求。8:1组的拉伸强度最高,达到220.6±3.725 kPa(图1E)。苏木精-伊红(H&E)染色也显示出均匀的孔隙结构,并且随着PRP质量比的降低,结构变得更致密,孔径逐渐减小(图1F)。

       此外,为了评价COL/PRP支架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进行了活体/死亡实验。每组支架分别与成纤维细胞(图1G)和角化细胞(图2A)共培养3d。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的活/死细胞染色仅见少量死亡细胞,与正常对照组结果相似,活细胞定量分析无明显差异(图1H2D),证实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。Ki67是用于评估细胞增殖的主要标志物。将不同质量比的COL/PRP支架与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共培养,并用Ki67染色(图2BC)。免疫荧光结果表明,8:1质量比组表达Ki67的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丰度最高(图2EF)。这些数据证实质量比为8:1COL/PRP支架比其他组的COL/PRP支架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大的细胞增殖促进作用。因此,后续实验均采用8:1的质量比。按照设计过程(图1A),PRPCOL-I8:1的质量比混合,并将105 cm−2成纤维细胞添加到1毫米厚的支架上。混合后,加入10 μL mL−1凝血酶以固化支架。细胞生长2天后,将105 cm−2的角化细胞接种到表面。如图2G所示,角化细胞均匀分布在支架表面,形状令人满意,外观呈鹅卵石状。此外,支架中角化细胞特异性标记物K14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